地理标志赋能广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:2059家市场主体获准使用专用标志
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,地理标志作为区域特色产品的"金名片",正成为推动广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。近日,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,广西164家企业通过核准在其生产的地理标志产品上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。至此,全区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经营主体累计达2059家,标志着广西地理标志产业迈入规模化、规范化发展新阶段。
一、地理标志:区域特色产品的价值密码
地理标志是指标示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,其质量、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地域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,并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登记的标志。它不仅是产品品质的"身份证",更是区域特色资源价值的"放大器",承载着地方文化传承、产业振兴与品牌溢价的多重使命。在农产品领域,地理标志产品往往具备独特的品质特征和市场竞争力,成为连接产地与市场的关键纽带。
二、广西地理标志产业的跨越式发展
广西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呈现"量质齐升"的显著特征:
*规模突破:经营主体达2059家,较"十三五"末期增长5倍,实现历史性跨越;
*覆盖广度:覆盖中药材、果蔬、畜牧、茶叶、海产等五大类20余个特色产业;
*应用深度:地理标志用标覆盖率达76.11%,表明地理标志已成为广西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;
*市场价值:地理标志产品平均溢价率达30%以上,有效提升农民增收与产业附加值。
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广西特色资源优势,更体现了地方政府在推动产业标准化、品牌化方面的战略定力。
三、政府赋能:构建地理标志全链条服务体系
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创新实施"四轮驱动"服务体系,为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:
1.服务前移,构建标准化应用体系
依托全区127个"一站式"质量服务平台,重点建设专业化地理标志检验检测服务网点,实现从产地环境监测、生产过程控制到产品检测的全流程标准化管理。同时,将地理标志用标纳入商标品牌指导站重点服务内容,协助地理标志权利人完善商标使用管理规则,对尚未使用专用标志的权利人开展靶向提醒和全程指导,确保地理标志应用规范有序。
2.质量为本,打造全链条追溯体系
构建"产地-生产-流通-消费"全链条质量管控机制,通过地理标志产品追溯体系,实现从"田间到餐桌"的全程质量可追溯。依托地理标志检验检测机构开展质量监督抽查,建立产品合格率动态监测机制,确保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稳定可靠。
3.精准帮扶,实施靶向指导机制
连续8年在全区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大宣讲活动,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,开展"一对一"精准指导。针对企业申报中的难点、堵点,提供"一站式"申请服务,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申请办理时限压缩50%,显著提升企业参与度。
4.产业融合,深化乡村振兴战略
将地理标志与乡村产业振兴深度融合,支持地理标志产品与电商平台、冷链物流、文旅产业协同发展。2023年,广西地理标志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50亿元,带动30万农户增收,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。
四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的战略价值
广西地理标志产业的快速发展,不仅彰显了"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"的实践成果,更在战略层面具有深远意义:
*产业振兴新引擎:地理标志产品已成为广西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,2023年地理标志产品产值占全区农产品产值比重达28%,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;
*区域品牌新标杆:如"百色芒果"、"横县茉莉花茶"等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均突破100亿元,成为广西对外展示的"绿色名片";
*文化传承新载体:地理标志承载着地方历史文化和传统工艺,如"钦州坭兴陶"、"融安金桔"等,成为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统一体;
*市场竞争力新优势:地理标志产品在国内外高端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,"桂林三花酒"、"柳州螺蛳粉"等产品已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五、结语:地理标志引领广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
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广泛应用,标志着广西特色产业发展进入品牌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新阶段。这不仅是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的创新实践,更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。
将持续关注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动态,积极发挥平台桥梁作用,助力更多地区和企业用好地理标志"金钥匙",打造更多具有区域特色、市场竞争力和文化内涵的优质产品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。
地理标志,正从广西的田间地头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,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、地方与世界、农业与产业的坚实纽带。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,广西地理标志产业必将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!
相关标签: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