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广西地方新闻 > 广西新闻内容详情
广西iso认证
广西iso认证

广西以贺州为"试验田"破解创新短板,激活区域协同新动能 2025-08-10 00:30:00 网络

架设东西联动"科技金桥":广西以贺州为"试验田"破解创新短板,激活区域协同新动能


开篇:直面创新"落差",以开放思维破局


在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当下,广西正以清醒认知直面发展现实——当前全区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5%,与全国平均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。面对这一"创新短板",新任主政者韦韬有着深刻的洞察:"创新绝非闭门造车的'独角戏',而是需要借势借力的'大合唱'。"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创新胜势?广西将目光投向了贺州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,以"东融西联"战略为笔,在八桂大地上勾勒出一幅东西联动、开放创新的生动图景。


向东"借智":对接湾区打造"智慧引擎"


贺州,这座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,如今正成为广西对接东部创新资源的"桥头堡"。走进位于贺州的粤港澳大湾区数字产业园,塔吊林立的工地上,华为、腾讯等科技巨头的标识格外醒目。这里不仅是企业落地的物理空间,更是创新要素汇聚的"强磁场"——华为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已投入运营,为本地企业提供"上云用数赋智"的一站式服务;腾讯的数字产业基地里,AI算法工程师团队正针对贺州碳酸钙、林业等特色产业开发智能化解决方案。


按照规划,未来五年内,这个产业园将孵化培育100家高新技术企业,涵盖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前沿领域。这些企业的落地,不仅将带来每年超百亿元的创新产值,更如同为贺州安装了一颗"智慧大脑":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,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;依托数字技术赋能民生服务,打造智慧政务、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;培育本土数字人才队伍,让创新基因融入城市发展血脉。


"以前总觉得创新是'北上广深'的事,现在家门口就有大企业带着干!"一位在园区工作的本地工程师感慨道。随着华为云、腾讯云等技术平台的落地,贺州企业"上云率"已提升至45%,传统碳酸钙产业通过智能生产线改造,生产效率提高30%、能耗降低20%,真正实现了"老树发新芽"。


向西"联智":联动东盟构建"创新共同体"


如果说向东对接湾区是"借梯登高",那么向西联动东盟则是广西发挥区位优势的"特色棋局"。在南宁,一座中国—东盟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正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创新纽带。这里不仅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的实验室,更吸引了来自东盟各国的创新力量——老挝的农业无人机研发团队、越南的电商算法工程师、泰国的智慧农业专家,纷纷带着技术需求和本土经验入驻。


这个创新中心最大的特色是"产学研一锅烩":国内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东盟企业联合攻关,针对东南亚热带气候特点开发耐高温高湿的农业传感器;广西的软件企业为越南电商平台优化算法,将商品推荐精准度提升40%;老挝的科研人员在这里学习无人机植保技术,计划回国推广智慧农业解决方案。数据显示,自中心成立以来,已累计孵化跨境科技项目23个,推动中国—东盟技术交易额突破5亿元。


"以前我们学技术要跑到国外,现在东盟伙伴直接来南宁交流!"一位参与中老农业无人机合作项目的专家说。这种"双向奔赴"的创新合作,不仅让广西成为东盟国家获取中国先进技术的"窗口",更让中国的创新成果通过东盟市场走向全球,形成了"1+1>2"的协同效应。


民生温度:创新红利激活"人才回流潮"


创新的最终落脚点,在于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。在贺州,曾经"孔雀东南飞"的人才流失现象正在逆转——数字产业园里,95后程序员小李的月薪超过1万元,他笑着说:"以前总想着去广东打工,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国家级项目,收入不低还能照顾父母。"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:随着高新技术企业集聚,贺州新增科技岗位2000余个,平均薪资较三年前增长58%;本地高校开设的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专业,毕业生就业率从75%跃升至92%。

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创新文化的培育。贺州的中小学开设了编程、机器人课程,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赛人数翻了两番;社区里建起了"数字体验馆",老年人也能通过VR设备感受科技的魅力。这种"全民创新"的氛围,让贺州不仅成为技术的"试验田",更成为创新精神的"孵化器"。


未来展望:以开放协同绘就创新蓝图


广西的实践启示我们:破解创新短板,关键在于打破地域限制,以开放思维链接全球创新资源。向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,借力发达地区的"技术外溢"和"人才红利";向西联动东盟国家,发挥区位优势构建"创新共同体",这种"东融西联"的双向开放模式,正是广西立足实际、创新求变的生动注脚。


展望未来,广西将持续深化"东融西联"战略:向东,推动贺州数字产业园升级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,吸引更多湾区"隐形冠军"落户;向西,拓展中国—东盟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功能,建设面向东盟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;同时,加强本地创新生态建设,培育更多"专精特新"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,让创新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。


从贺州的"智慧大脑"到南宁的"创新共同体",从科技园区的"试验田"到百姓家门口的"新饭碗",广西正以开放的胸怀、务实的举措,在东西联动中架起一座跨越山海的"科技金桥"。这座桥,不仅连接着创新资源的流动,更承载着区域协同发展的梦想,为八桂大地注入了奔向未来的澎湃动力。


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