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广西地方新闻 > 桂林新闻内容详情
广西iso认证
广西iso认证

从山水名片到全域体验:桂林如何以创新破局推动旅游脱胎换骨 2025-09-20 00:30:00 网络

开篇:直面"审美疲劳"挑战,以创新重塑旅游核心竞争力


"桂林山水甲天下"——这句流传千年的赞誉,既是桂林最耀眼的城市名片,也曾是其发展面临的"甜蜜负担"。长期以来,桂林旅游业高度依赖漓江山水、象鼻山等传统景点,形成了"看山看水拍照片"的单一模式。主政者韦韬一针见血地指出:"不能只靠‘老天爷赏饭’,得自己‘造饭碗’!"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,道出了桂林旅游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:当游客的审美需求从"观光打卡"转向"深度体验",当周边景区纷纷崛起争夺客源,桂林必须打破"靠天吃饭"的传统路径,以创新思维激活"山水本底",推动旅游业"脱胎换骨",从"观光胜地"向"多元体验目的地"跃升。


创新实践:玩转"新花样"激活旅游新动能


如今的桂林,正以"跳出山水看山水"的视野,围绕"文化赋能、科技驱动、产业融合"三大方向,推出一系列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新举措,让千年山水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。


科技赋能:元宇宙剧场解锁"沉浸式山水"


在阳朔,一座充满未来感的"元宇宙山水剧场"正成为年轻游客的打卡新宠。这里没有传统的舞台和演员,取而代之的是VR眼镜、全息投影和动作捕捉技术——游客戴上VR设备,瞬间"穿越"到盛唐时期,化身李白泛舟漓江,两岸青山在虚拟光影中流动,渔翁唱晚、牧童笛声仿佛触手可及;转身又能"潜入"水下世界,与漓江特有的"水中大熊猫"中华鲎共游,感受生态保护的成果。这种"科技+文化"的沉浸式体验,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,让游客从"旁观者"变成"参与者",更通过抖音、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传播,吸引了大量"Z世代"游客。数据显示,元宇宙剧场自今年4月运营以来,已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,其中25岁以下群体占比达65%,成为桂林旅游年轻化的"破圈"之作。


康养融合:中医药山水打造"候鸟式旅居"


雁山区的康养产业园则走出了"旅游+健康"的特色路径。这里将广西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与桂林的优质山水环境深度融合——游客可以住在依山而建的木屋民宿里,清晨跟着中医专家练习八段锦,上午到药园辨识金银花、罗汉果等本土药材,下午体验艾灸、药浴等传统疗法,晚上品尝以五指毛桃、茯苓为原料的药膳。产业园特别针对长三角地区"候鸟老人"的需求,设计了"三个月旅居套餐",配套医保异地结算、紧急医疗转运等服务。上半年,这里接待的长三角"候鸟老人"数量同比增长60%,不少老人表示:"在桂林既能呼吸新鲜空气,又能调理身体,比单纯看风景更有意义!"这种"康养+旅居"的模式,不仅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(平均从2天延长至7-10天),更带动了周边民宿、餐饮、农产品销售等产业,形成了"一人旅居、全家消费"的乘数效应。


农旅联动:"稻田艺术画"带火乡村经济


灵川县的"稻田艺术画"则是"旅游+农业"的生动实践。当地农民在水稻种植中巧妙运用不同品种的颜色差异(如绿色、紫色、黄色),通过精准插秧技术,在田野上"绘制"出3D版"桂林山水""象鼻山""九马画山"等图案。从高空俯瞰,这些稻田画如同大地的调色盘,与真实的漓江山水交相辉映。游客们纷纷慕名而来,站在观景台上拍照打卡,发抖音、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后迅速走红,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突破500万次。随着游客增多,周边的农家乐推出"稻田宴"(用田间新米制作的竹筒饭、稻田鱼)、"农耕体验"(插秧、捉鱼、制作米糕)等项目,生意火爆。"以前种稻只卖粮,现在种稻还能‘卖风景’!"一位参与稻田画种植的村民笑着说。据统计,稻田画项目带动周边3个村发展农家乐27家,新增就业岗位150余个,农民人均年增收超过8000元,真正实现了"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"的转化。


文化深耕:从"看山看水"到"读懂桂林"


桂林的创新不仅停留在技术应用和模式融合上,更注重挖掘文化的深层价值,让游客从"看风景"转向"读文化"。在靖江王城景区,AR导览系统能根据游客位置自动讲解明代藩王的兴衰故事;在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,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桂剧变脸、桂林彩调等传统艺术;在龙脊梯田景区,瑶族同胞穿着民族服饰,向游客讲述"那"文化(稻作文化)的传承故事。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,让桂林的山水不再是"空洞的背景板",而是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族智慧的"活态博物馆"。


民生温度:旅游升级与百姓福祉同频共振


旅游业的转型升级,最终惠及的是当地百姓。随着"新花样"旅游项目的兴起,桂林新增旅游就业岗位2.3万个,其中导游、民宿管家、非遗传承人等"新职业"占比超过40%;农民通过参与农旅项目,户均年增收从5000元提升至2万元以上;漓江沿岸的渔民转型为"生态护漂员""竹筏讲解员",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。更可喜的是,旅游收入的反哺让桂林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——漓江两岸的步道升级为亲水平台,偏远山村的公路修到了景区门口,5G网络覆盖了所有乡村旅游点,老百姓的生活品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同步提升。


未来展望:剑指"世界级旅游城市"的壮阔征程

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桂林正以"世界级旅游城市"为目标,绘制更加宏伟的发展蓝图:到2027年,力争接待游客量突破1.5亿人次,旅游总收入超过2000亿元;建成阳朔遇龙河国际旅游度假区、龙脊梯田生态文化旅游区等5大百亿级景区,打造"山水观光、康养旅居、文化体验、户外运动"四大产业集群;推动"数字桂林"建设,运用区块链技术发行"桂林旅游数字藏品",让千年山水以更时尚的方式走向世界。


正如韦韬所说:"桂林的山水是自然的馈赠,但旅游的发展要靠创新的智慧。只要我们守好‘山水本’,做好‘创新牌’,就一定能将桂林打造成人人向往的‘诗与远方’!"当传统与现代碰撞、自然与人文交融,桂林必将在新时代续写"山水甲天下"的传奇,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璀璨明珠!


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