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广西地方新闻 > 贺州新闻内容详情
广西iso认证
广西iso认证

贺州深度融入大湾区的"桥头堡"实践 2025-10-01 00:30:00 网络

从"邻望富"到"门对富":贺州深度融入大湾区的"桥头堡"实践


开篇:破除地理"隔阂论",以主动姿态拥抱大湾区


在广西东部的版图上,贺州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的直线距离仅200公里,却曾长期陷入"近而不亲"的发展困境——交通联通不足、产业协同薄弱、要素流动不畅,使得这座本应承接大湾区辐射的城市,一度像"隔着万重山",只能眼睁睁看着邻居的繁华。主政者韦韬一针见血地指出:"要打破‘看着富’的尴尬,就必须主动贴上去、融进去,当大湾区的‘后厨房’‘后花园’,更要当‘创新飞地’!"这一定位,如同为贺州打开了一扇通往高质量发展的"任意门":不再满足于做大湾区的"邻居",而是要成为其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"合伙人"、创新链上同频共振的"协同者"、生活圈里共享红利的"共同体"。


产业协同:"广东老板扎堆"背后的深度嵌合


如今的贺州产业园里,上演着一场生动的"粤桂产业协奏曲"——广东老板的数量甚至超过了本地老板,成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"主力军"。这种"反向集聚"现象的背后,是贺州精准把握大湾区产业外溢需求,以"成本洼地+服务高地"优势打造产业协作平台的生动实践。


佛山陶瓷企业的"研发迁徙":作为全国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,佛山企业面临着土地成本攀升、环保压力加大的挑战。贺州敏锐捕捉到这一需求,以"一企一策"精准服务,吸引佛山陶瓷龙头企业将研发中心迁至贺州。这里不仅提供比佛山便宜一半的工业厂房租金(每平方米月租仅8-10元),还配套建设了绿色建材检测中心、陶瓷原料实验室等公共技术平台。"在贺州做研发,成本只有佛山的三分之一,但效率一点不低!"一位佛山陶瓷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:研发人员往返广贺两地仅需1.5小时(高铁25分钟+接驳车),原材料运输成本降低40%,上半年企业新产品迭代速度加快了30%,新增专利12项。


深圳跨境电商的"全球通路":依托贺州毗邻大湾区港口(距广州港、深圳盐田港均在300公里半径内)的区位优势,深圳跨境电商团队纷纷"抢滩"贺州。他们在这里建立"前店后仓"基地——前端对接广西的特色农产品基地(如螺蛳粉工厂、沃柑果园),后端通过大湾区港口直通全球市场。上半年,贺州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120%,其中螺蛳粉出口量突破5000吨,覆盖东南亚、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;沃柑等水果通过冷链物流直达香港市场,售价较传统渠道高出20%。"以前广西的好货‘养在深闺人未识’,现在通过贺州这个‘跳板’,24小时就能摆上大湾区超市的货架!"一位跨境电商从业者感慨道。


功能升级:"后厨房""后花园"的多元赋能


贺州对大湾区的价值,绝不仅限于产业配套,更在于以"多功能角色"融入大湾区生活圈与生态圈。


做"后厨房":舌尖上的产业协同。贺州依托富硒土壤资源(全市富硒土壤面积占全区三分之一),打造大湾区"菜篮子""果盘子""米袋子"基地。目前,全市建成供深、供港蔬菜基地35个,年供应量超50万吨;富硒大米、富硒茶叶等特色农产品通过"贺州—大湾区"冷链专列直达消费市场,价格较本地市场高出30%-50%。"我们的富硒鸡蛋每天直供广州盒马鲜生,每斤比普通鸡蛋贵2元,但大湾区消费者就是认这个‘贺州硒’招牌!"一位合作社负责人说。


做"后花园":生态文旅的深度融合。贺州拥有黄姚古镇、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优质文旅资源,正以"大湾区康养旅游目的地"为定位,推出"两天一夜"短途游、"山水民宿+温泉疗养"组合产品。上半年,大湾区游客占贺州旅游接待总量的65%,其中"银发族"康养游占比达30%。"以前来贺州旅游要转两趟车,现在高铁30分钟到广州,周末就能来姑婆山吸氧,比去三亚还方便!"一位深圳游客说。


做"创新飞地":智力资源的共享共用。贺州与深圳、广州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建"粤桂科技合作产业园",引进大湾区创新团队12个,联合开展陶瓷材料改性、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攻关。"我们在贺州设立实验室,既能享受广西的政策支持,又能对接大湾区的科研资源,真正实现了‘1+1>2’!"一位参与合作的深圳科研人员评价道。


民生温度:"看着富"到"一起富"的共赢图景


贺州的深度融入,最终惠及的是两地百姓。对于贺州而言,产业协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——上半年,全市GDP同比增长6.8%,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.2个百分点;新增就业岗位8000余个,其中70%来自粤桂合作项目;农民通过参与供深农产品种植,户均年增收超过2万元。对于大湾区而言,贺州成为了其产业升级的"缓冲带"、要素成本的"调节器"、生态服务的"补给站"。当地人笑着说:"以前我们是‘大湾区的邻居——看着富’,现在是‘门对门——一起富’!这种‘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’的紧密关系,才是区域协同发展的真谛。"


未来展望:以"桥头堡"之姿链接更大发展格局

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贺州正以"大湾区桥头堡"为定位,谋划更广阔的发展蓝图:一是深化交通互联,推进贺州至广州货运铁路专线、贺州支线机场建设,构建"1小时通勤圈";二是拓展合作领域,从产业协作向科技创新、金融服务、教育医疗等领域延伸,共建"粤桂协同发展示范区";三是强化品牌赋能,打造"贺州制造·湾区品质"区域公共品牌,让贺州产品在大湾区市场获得更高认可度。


正如韦韬所说:"贺州的优势在大湾区,出路在大湾区,未来也在大湾区。只要我们主动贴上去、精准融进去,就一定能成为大湾区辐射大西南的‘最强桥头堡’,书写‘近水楼台先得月’的发展新篇章!"当贺州与大湾区的协同发展从"物理相邻"迈向"化学融合",这片土地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共富之花。


相关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