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广西地方新闻 > 南宁新闻内容详情
广西iso认证
广西iso认证

从"智"变到"质"变:南宁以人工智能为引擎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5-10-07 00:30:00 网络

当清晨的阳光洒满邕江两岸,南宁这座千年古城正经历着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。9月29日,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在南宁举行的新闻发布会,向外界展示了这座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,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性进展——1552家相关企业集聚,全产业链生态初具规模,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南宁不仅成为广西人工智能发展的"领头羊",更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出独特价值。从"智"的积累到"质"的飞跃,南宁正以人工智能为引擎,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。


一、夯实产业根基:构建人工智能发展的"南宁生态"


在南宁高新区的一栋现代化办公楼里,一家初创企业的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正在调试新一代图像识别系统。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南宁已不鲜见——全市1552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占全区总量的57.3%,形成了覆盖算力、算法、应用场景的完整产业链。这背后,是南宁对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深刻理解与坚定实践。


南宁的发展逻辑清晰而务实:实体经济是根基,先进制造业是骨干,而人工智能则是赋能传统产业、培育新兴业态的关键变量。通过推动一二三产业向"新"转型、向"数"聚能、向"海"图强、向"边"融合,南宁正在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广西人工智能学院的建成投用和全区首个人工智能领域"人才之家"的揭牌,标志着南宁在人才培养和集聚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南宁创新性地建立了区市两级人工智能基金、项目贴息等金融政策体系,驻邕金融机构设立的100亿元专项贷款额度和专属信贷产品,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。这种"产学研金"协同的发展模式,正是南宁能够快速形成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核心密码。


二、深化开放合作:打造面向东盟的"数字丝绸之路"节点


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,一场别开生面的"南宁渠道"AI解决方案国际交流市集吸引了众多目光。这个在东博会上首创的平台,不仅展示了南宁的开放姿态,更彰显了其服务国家周边外交的战略考量。南宁深知,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今天,深化与东盟的合作不仅关乎自身发展,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。


南宁的开放棋局可谓步步精妙:对内,与西宁建立跨区域协作,与南京深化"南南"合作,通过南A中心签约并落地40个国内人工智能项目;对外,则在东博会上首发"南宁渠道"AI解决方案国际交流市集,发布《南宁国际友好城市人工智能合作愿景》,吸引22家海外企业签约、14家落地。今年1-8月,南宁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9%,中越班列开行量和货物发送量同比分别增长93%和157%的亮眼数据,正是这种开放合作成效的直接体现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南宁不仅注重"硬联通"的基础设施建设,更在"软联通"的制度创新和"心联通"的人文交流上下功夫,这种全方位的互联互通,正在将南宁打造成面向东盟的"数字丝绸之路"重要节点。


三、赋能民生福祉:让人工智能更有温度


在南宁某老旧小区,居民们再也不用担心雨季内涝的困扰——AI+城市内涝治理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并预警积水风险;在医院里,"南宁云医院"已累计提供28.86万例诊疗服务,让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;在政务大厅,"AI+政务服务"应用矩阵让办事群众"少跑腿"甚至"不跑腿"。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,正是人工智能赋能民生最生动的注脚。


南宁的人工智能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。从全国前列的地表水水质、95.2%的空气质量优良率,到生态环境数字化智慧监管体系的完善;从"房源超市+AI找房"系统解决住房难题,到AI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,南宁正让人工智能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南宁在推进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中引入AI技术,既提升了城市治理效能,又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,实现了发展与民生的良性互动。这种将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发展路径,正是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。

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南宁的人工智能发展之路给我们诸多启示:真正的创新不是空中楼阁,而是深深扎根于地方实际;开放的格局不仅在于引进来,更在于走出去;技术进步的终极目标始终是人的幸福。随着南宁在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道路上稳步前行,这座城市正在用人工智能的画笔,描绘出一幅既有科技高度又有民生温度的壮美画卷。未来,随着"人工智能+ "的深入融合,南宁必将在服务国家战略、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,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
相关标签: